工礦信息
|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緊急避災的使用方法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緊急避災的使用方法
1 進艙前 2人員進入過渡艙 3 進入人員艙 4 開啟監測系統和放入空氣凈化器藥劑 5在某項檢測出現報警的處理方法 6開啟呼吸系統設備 7 儲備壓縮氧供氧系統 8艙內呼吸處理系統 9 藥劑更換 10 逃生呼吸裝備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緊急避災的使用方法 1 進艙前 緊急情況下,未能及時升井的人員,可佩帶壓縮氧自救器,按照逃生路線指示標識進入本救生艙。 2 人員進入過渡艙 本救生艙額定容納10人,因過渡艙容積有限,可分多次安全進艙。人員在艙內自動排氣正壓環境下進入,以確保在災害條件下人員進艙過程中,救生艙周圍的有毒有害氣體不會隨人員進入艙內。具體步驟如下: a)打開艙門(艙門開閉機構); b)人員快速進入過渡艙; c)關閉艙門。后續進艙人員進艙方式與上述步驟相同。 3 進入人員艙 人員進入過渡艙后,為后續人員進入,應盡快進入人員艙。具體步驟如下: a)打開過渡艙門;進入人員艙打開艙內照明開關;關閉過渡艙門 注意:只有在沒有地面壓縮空氣可供使用的情況下,才使用鋼瓶洗氣系統。 注意:在這種情況下,無需人工開啟過渡艙洗氣程序。人員在關閉過渡艙門30秒之后進入主艙。通過使用地面壓縮空氣,過渡艙內的洗氣程序將自動、反復進行。 b)進入人員艙的逃生礦工在進入救生艙后10分鐘后,環境有害有毒氣體監控數據正常值以下,方可摘下自救器。 c)后續進艙人員進艙方式與上述步驟相同 4 開啟監測系統和放入空氣凈化器藥劑 a) 救生艙內外的環境監測系統已自動運行。 b) 撕掉一氧化碳催化劑和二氧化碳藥劑的密封口,將一組一氧化碳催化劑和二組二氧化碳藥劑放入空氣凈化器中,同時開啟循環風機進行空氣凈化。 注意:請注意凹槽標識,確認藥品充裝入正確的凹槽。 重要提示:一氧化碳吸附劑一經充裝,請勿更換或移除。只有二氧化碳吸附劑需每隔10小時更換一次;或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或者藥品顏色全部變為淺紫色時進行更換。 注意:使用溫度控制閥TCV–2–3–4會加速液態二氧化碳的消耗,從而縮短系統運行時間。溫度和濕度調節可參照艙壁上的溫、濕度表讀數和其下方的表格。 注意:僅在除濕降溫過濾集成裝置無法正常運行時才使用緊急氣體旁路系統。 在打開緊急氣體旁路系統控制閥之前,請確認溫度控制閥TCV1–2–3–4已全部打開。方向朝外,慢慢地打開緊急氣體旁路系統控制閥,將低壓表設置為30psi(低壓表在裝置前方面板上)。通過打開緊急氣體旁路系統,將使用儲存在輔助艙內鋼瓶中殘余的二氧化碳氣體(此時所有液態氣體均以用完)。 C) 艙內傳感器:艙內設置了CD4便攜式多參數測定器(可以監測氧氣、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4種參數)和TH-30指針式溫濕度計(可以監測溫度和濕度)。艙內環境檢測數值均直接顯示在儀表上。各儀器儀表、傳感器在出廠時和平時維護調校都依據(表1)進行了超限報警設定,當某項環境指標檢測超過設定的數值就會自動聲光報警。 d) 各傳感器檢測數值順序顯示并不斷刷新,便攜式多參數測定器都是目前井下常用設備,井下安全員或礦工大多都熟悉其基本性能。 5 在某項檢測出現報警的處理方法 所有傳感器在發生超限報警后,都應采用必要措施使其通過檢測數值降低而自動解除報警狀態,決不能采用人為關閉聲音報警的方法。具體各傳感器報警后的處理方法如下: a) 氧氣傳感器報警:調整流量計流量,至氧氣傳感器顯示數值在21%左右,以節約氧氣。 b) 一氧化碳傳感器報警:更換一氧化碳催化轉化藥劑或開啟制冷空調設備,加大循環風流量。 c) 二氧化碳傳感器報警:更換二氧化碳吸收藥劑或開啟制冷空調設備,加大循環風流量。 d) 甲烷傳感器報警:開啟壓縮空氣瓶或加大氧氣流量。 e) 溫度傳感器報警;開啟制冷空調設備,加大循環風流量。 f) 艙外氣體監測:CD4便攜式多參數測定器(可以監測氧氣、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4種參數)。用于在艙內了解艙外環境的安全狀況,及時向地面救援報告情況。在決定出艙前應全面了解艙外的安全狀況,在外界環境許可逃生的情況下,人員可帶上逃生自救器自行離艙逃生。 6 開啟呼吸系統設備 本救生艙提供2套呼吸供氧系統、一套呼吸處理系統和逃生呼吸裝備。 a)人員在進入艙內后應開啟泄壓口(止回閥)處的球閥(原閥門處于關閉狀態)進行排氣,防止艙內開啟供氧系統后壓力過高。 b)壓風供氧呼吸系統 在救生艙與井下壓風管道連接沒有遭到災害破壞,供風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優先使用井下壓風供氧呼吸系統。 c) 壓風供氧呼吸系統的具體操作如下: 開啟減壓閥閥門(原閥門都處于關閉狀態)。 調節減壓閥,使壓力保持在0.15 MPa左右。 即進入壓風供氧的正常環境。 d) 在壓風供氧條件下,艙內檢測數值中溫度≥35℃、濕度≥85%、二氧化碳指標≥1%,一氧化碳≥20 ppm任何一項達到上述指標的情況下,都必須開啟艙內空氣循環處理系統及制冷除濕系統,以降低艙內氣體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指標,使環境指標都保持在救生艙規定的安全范圍內。 7 儲備壓縮氧供氧系統 在井下壓風供氧管線因災害破壞中斷情況下可開啟艙內儲備壓縮氧供氧系統。 在井下壓風供氧管線因災害破壞中斷情況下可開啟艙內儲備壓縮氧供氧系統。 a) 開啟儲備壓縮氧氣瓶開關(每次開一瓶,換氣瓶時,先關閉空瓶后再開啟新瓶),再開啟減壓閥(三聯件)開關(查看壓縮氧氣瓶高壓壓力,正常情況下應為≥14MPa),調整調壓閥壓力,氧氣瓶必須減壓到0.3MPa;調整轉子流量計流量至0.5L/min.人。 b) 當艙內環境監測顯示氧氣含量低于18.5%時,增大轉子流量計流量。 c) 當艙內環境監測顯示氧氣含量高于22.5%時,減少轉子流量計流量。 d) 在額定10人防護時間下,供氣瓶使用時間超過25小時,減壓閥表壓力低于0.1 MPa的情況下,就應該開啟新氧氣瓶閥門。 8 艙內呼吸處理系統 a) 艙內呼吸處理系統是專門處理呼吸氣體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專門設備。在儲備壓縮氧供氧方式下,與儲備壓縮氧供氧系統構成完整的密閉空間人員呼吸空氣再造系統;在壓風供氧呼吸系統情況下,因可調節進氣流量,所以可以先不開啟艙內呼吸處理系統,只是在傳感器超限報警時開啟;此時應先撕去藥劑包裝,并放置空調機的入風口。 b) 系統中采用高吸附性的二氧化碳吸收劑,當使用二氧化碳吸收劑時,應注意艙內壓力下降,當艙內壓力下降時,要增加空氣補壓,保證艙內壓力大于100Pa正壓 9 藥劑更換 二氧化碳吸收劑在使用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會失去吸收能力,在空氣中暴露一段時間由于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會失效,失效的藥劑會影響呼吸空氣再造,必須進行更換。檢測或判斷二氧化碳吸收劑失效并及時更換是保障呼吸氣體再造正常運行的重要工作,方法如下; a) 艙內二氧化碳傳感器檢測數值上升至1%以上,加大空氣循環量后數值不下降。 b) 箱內藥劑工作時間超過額定使用時間24小時。 上述二個現象中的任一項出現時,都必須及時更換二氧化碳吸收藥劑。 藥劑儲備量為一組共 20箱。 藥劑每組分別密閉封裝,確保密封袋完好,避免藥劑失效。 c) 在壓風供氧方式下啟動呼吸處理系統,可以有效的滿足艙內二氧化碳吸收和一氧化碳催化轉化,降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量,由于空間氣體中一部分人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隨氣流排出艙外,故二氧化碳吸收劑使用規定的時間應比密閉條件下的時間長。 d) 一氧化碳催化轉化藥劑是將呼吸環境中一氧化碳在常溫條件下催化轉化成二氧化碳,并被二氧化碳吸收劑吸收。該吸收劑為高科技重金屬氧化復合劑,為滿足標準對呼吸空間一氧化碳消除能力的要求,系統藥劑裝填量較大,不須經常更換。 10 逃生呼吸裝備 配備有逃生自救器,當外部環境指標許可時,人員可以通過使用逃生自救器自行升井逃生. 11 制冷除濕系統 除濕降溫過濾集成裝置是由輔助艙內儲存在鋼瓶中的液態二氧化碳作為動力源,經過平行管蒸發器吸收主艙內環境氣體熱量使液體氣化,進而驅動氣動馬達旋轉同時帶動高速風機旋轉,使艙內氣體在風機的作用下經過CO、CO2的吸收劑和平行管蒸發器循環,同時完成過濾、降溫、除濕功能。實現對避難所空間氣體中CO、CO2濃度控制及溫度、濕度的調節,確保在額定防護時間內空氣溫度在35℃以下、濕度在85%以下,滿足對CO2的吸收能力不低于每人0.5L/ min,對CO的吸收能力不低于400×10-6/h,保證,艙內CO2低于1.0%、CO低于24×10-6。 系統操作方法:當艙內溫度過高時,調節空調冷源開關的大小,來實現艙內的降溫,當艙內溫度過低時,可關小空調冷源。參見KJYF96/10救生艙操作手冊。 12 通訊系統 a) 本救生艙人員艙內安裝了礦用本質安全電話,其通訊電纜已經與井下的通訊網絡連接,可實現本救生艙與地面的雙線語音通訊。 b) 在事故中通訊連接線可能因整個井下通訊網絡的災害狀況受到影響而不能通話,在不能通話的狀態下,請耐心等待地面救援緊急修復后再使用。 c) 常規有線礦用電話(參考救生艙操作手冊),該艙體與地面或救援中心通話的規定號碼撥號即通. 13 人員定位系統 救生艙根據使用礦井,提供一個與礦井適合的人員定位基站的接口,進入艙內人員信息等可以反饋到煤礦的人員定位系統里. 14 供水自救系統 救生艙配備水管接頭,與礦井供水自救系統相連接,避難人員進入艙內可開啟水管閥門。 15 值班與休息 a) 在進艙避災期間避災礦工應在統一指揮管理下,建立輪流值班休息制度,保證隨時都有2名人員值班記錄、監督艙內各設備運行狀況,觀察監測數據。 b) 及時匯報地面救援需要了解的情況和艙內人員、環境情況,以及及時調整設備運行。其余人員應盡量休息,減少消耗調整狀態等待救援升井。 16 緊急救護 對進艙受傷礦工應充分利用艙內提供的醫療救護手段,按照培訓演練中救護的要求,對受傷礦工實施救護。在氧氣架處設置有氧氣急救接口,可供受傷礦工吸氧使用。 17 分配食物與飲用水 a) 艙內按照規定配備了充足的儲備食物(有效期半年以上)和飲用水,可以滿足艙內人員在額定保護時間內生存必要營養的飲食需要,在食品量上可能會低于一般礦工的飲食量,因此,必須在統一管理下分配使用。 b) 每人每餐規定食用量為一包。(在食品處理上盡量以小包為單位,密封保質包裝,營養單位達到9600kJ /盒。)食品總儲備量9600kJ×48盒。 c) 每人每天飲用水量;1.5升/人.天。飲用水總儲備量150瓶×0.55升。 18 排便集便 艙內設有衛生集便器,設計集便容量≧30 L(升)。人員需要方便時,先用方便袋套在盆里,方便完后,用扎帶把方便袋扎緊后放入下方的集便箱內。 19 救援離艙 a) 艙內避災礦工在等待地面救援人員到達開啟艙門獲得救援;或得到救援指揮以各種方式的明確通知,確認井巷環境安全可以主動離艙配合救援安全升井;都是完成避災獲得救援離艙,艙內避災礦工在艙內打開艙門順序出艙。 b) 艙內負責人應最后離艙。 c) 艙內負責人在離艙前應確認壓縮氧供氧開關關閉、電器開關關閉。 20 緊急逃生 當艙內各種自救資源(如氧氣,藥劑,冷源)將用完,人員如不逃生將有生命危險時,人員可佩帶逃生自救器自行離艙逃生。 21 操作禁忌與注意事項 使用前請仔細閱讀«KJYF96/10救生艙操作手冊»,艙內所有操作都在使用部位明顯位置噴涂了操作的開關方向指示,應嚴格按照此方向規定進行開關操作。艙內所有開關手柄都應按照指示的開關方向進行操作。 22 運行中的監測和記錄 艙內人員應盡量記錄艙內各種運行數據,為方便事故后的分析總結做參考。 【打印本頁】
|